【延平筆談】功勛彪炳延平王
2025-10-14 11:26:02? 作者: 來源:美麗延平 責任編輯:肖練冰
|
|
鄭成功,世人又稱“國姓爺”,他驅荷復臺實現了祖國的統一,促進了中國臺灣的開發和發展。 鄭成功(1624-1662),本名森,又名福松,字明儼、大木,福建泉州南安人。鄭成功在歷史上最大功績是收復臺灣,被譽為“開臺圣王”,但是,鄭成功一生中最高的正式封號卻是“延平王”,因為延平是鄭成功軍政生涯和抗清事業的起點。 清順治元年(1644),在明將吳三桂引領下,清軍入關并迅速擊敗李自成,清廷定都北京后,開始了統一全國的戰爭。1645年,清軍鐵騎下江南,南明唐王朱聿鍵流亡福建,取道仙霞嶺、浦城、建安等地,在福州建立了隆武政權,鄭成功之父鄭芝龍被起用為“開國勛臣”。
鄭成功本來是個書生,少年時在南京國子監深造,還拜了大名鼎鼎的錢謙益為老師。清軍南下后,鄭成功從南京回福建,1645年8月,鄭芝龍帶鄭成功進謁隆武皇帝。一開始隆武帝應該只是想拉攏鄭芝龍才召見鄭成功,但當君臣奏對后,隆武帝發現鄭成功十分有才華,甚至想要與其聯姻,他對鄭成功說:“惜無一女配卿,卿當忠吾家,勿相忘也!”為了體現對鄭成功的欣賞和恩遇,隆武帝改其名“森”為“成功”,并賜姓朱,鄭森變成了朱成功,這也是為什么人們也叫鄭成功為“國姓爺”的原因。 也就是從這次面君之后,鄭成功成為隆武帝的臣子,開始追隨隆武帝保明抗清。1645年12月鄭成功隨隆武帝出征,從福州沿閩江逆流而上抵延平、達建甌。2月,鄭成功隨駕移駐延平。此后半年,延平成為隆武政權的政治、 軍事中心。由此,初出茅廬的少年鄭成功開始了他戎馬報國的光彩華章。 1646年初,清軍自江西向福建方向進攻,鄭成功臨危受命,輾轉閩贛交界的杉關、鐵牛關和分水關等地,擔任防衛重任。1646年3月,鄭成功在延平向隆武皇帝進諫,提出“據險控扼,揀將進取,航船合攻,通洋裕國”的條陳,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“延平條陳”,他是鄭成功軍事、政治、經濟思想的集中體現。此后,鄭成功以畢生的精力踐行了這戰略構想。隆武帝十分高興,封鄭成功為忠孝伯,掛“招討大將軍”印。于是鄭成功便在延平設軍事指揮部、 水師訓練基地。 在延平八個多月的時間里,鄭成功非常注重健全軍隊的組織和編制,將軍隊分設為陸軍和水師各鎮,進一步發揮福建山海相依的地理優勢,實現其“航船合攻”的戰略宏圖;而在訓練軍隊時,則非常注重將領的選拔和帶兵打仗的策略,做到“揀將進取”,為抗清斗爭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。他采取“以丁養民,以民養丁”的辦法,就近招募兵勇,在大洲島建立水師訓練基地,積極操練水師。每日江面都有五六十艘戰船穿梭訓練,規模十分宏大。至今,大洲島還保留有水師炮臺的遺跡。據說,建甌挑幡之“幡”實際上就是當時的軍旗。 在此期間,總統御營軍務的鄭成功深得隆武帝倚重,負有相當重要的抗清使命:先是帶領前鋒部隊,準備向贛東北地區發展;后來,又負有“巡關”“招致鄭彩逃兵”“節制新撫的萬余名山寇頭目”等重要任務。大洲島、三千八百坎、 安豐銀臺山、寶珠村、筠竹村等都留下了他盡忠盡責的忙碌足跡。 后來鄭成功離開延平后,在廈門、金門等地抗清都是高舉“招討大將軍”的封號,如1647年,鄭成功在小金門(今金門烈嶼),就以“忠孝伯招討大將軍”之名誓師反清,并最終取得了驅荷復臺的偉大勝利。
所以延平是鄭成功軍政生涯起點,鄭成功在延平得到了鍛煉,思想上也逐漸成熟,時間雖只有八個月,但對鄭成功意義非凡:在延平鄭成功投身抗清,開啟一生抗清事業;在延平提出“延平條陳”,是鄭成功一生都在踐行的戰略;在延平鄭成功第一次被封爵拜將,“忠孝伯”“招討大將軍”都是鄭成功常常使用的封號。 鄭成功是追隨隆武帝的,為何是被永歷皇帝封為延平王呢?原來隆武帝雖然胸有大志,鄭成功也矢志抗清,但無奈清軍勢大,許多將臣都有二心,鄭成功的父親鄭芝龍就是個妥妥的投降派。這邊隆武帝和鄭成功還在為抵抗清軍殫精竭力,那邊真正掌握大權的鄭芝龍卻向清軍獻地圖并撤除了守關部隊。1646年8月,清軍從仙霞關入閩,隆武帝朱聿鍵逃出延平,準備逃向江西,途中被清軍追殺于汀州(今福建長汀)。隆武帝死后,桂王朱由榔在廣東西部肇慶即位,即永歷皇帝。隨后,鄭成功在廣東南澳誓師起義,奉南明永歷政權為正朔。清順治十年,永歷七年(1653),永歷朝廷與鄭成功聯系,希望從東、西合力進攻廣東,再沿長江北伐。為了取得鄭成功支持,永歷帝決定敕封鄭成功為藩王,那用什么封號呢,“福王”“閩王”等因各種原因都不合適,經過討論最終決定封鄭成功為“延平王”,主要原因就在于鄭成功在延平投身抗清大業,對其具有極大意義;延平是軍事重鎮,地位也較為重要;另外“延平”又有“延續明朝太平盛世”之意。但第一次鄭成功委婉拒絕了封號。當然這也是古代做臣子接受封賞時的套路,一般都要推辭一兩次、 兩三次才行,否則豈不是顯得很迫切、很想要。果然,當1658年永歷帝再次冊封時,鄭成功不再推辭,正式受封為延平王。
2021年以來,延平區委、區政府精心策劃組織,圍繞融入和服務“福州都市圈”“大武夷文化旅游圈”,推出“閩江游”系列活動,激活閩江文旅經濟,結合鄭成功誕辰400周年紀念活動,2024年在創世紀步行街打造文化氣息、 煙火氣息和商業氣息并存的鄭成功文化街。
鄭成功文化街全長約200米,設計靈感來自鄭成功戰船,鄭成功文化展示區由功勛墻和船體部分組成。功勛墻主要介紹鄭成功與延平的關系;船體部分分為延平印記、精神傳承、兩岸融合三個主題板塊,青年鄭成功銅像佇立船頭,后面設有雕塑群、兒童感應區、舵樓、鄭成功收復臺灣路線地圖,成功賦、戰勝鼓等區域。 如今,鄭成功文化街改造完成,對公眾開放。內涵豐富、裝扮一新的主題街區,成為延平區愛國主義研學點和市民打卡點,鄭成功文化“觸手可及” 。 來源:《閩江之珠·門戶城市——延平》 圖片來自資料庫 |






















